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新课程改革 >> 正文
新课程改革专题参考文献
时间:2015-05-07  来源:admin  
序号 标  题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摘  要
1901 新课改听课要三问   顾学明; 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 中小学教师培训 ,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2006年 01期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广大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日渐高涨,各地有关课改的各种教研活动如火如荼。听课,因其活动的简便有效性,成了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交流课改成败得失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在课例教研中我们也发现,有的教师形式主义严重,听课来去匆匆,收获甚微
1902 基础教育新课改实验中的问题与对策   李振峰; 山东滨州师范专科学校; 当代教育科学 ,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Science,
2003年 15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展开。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对课改实验的认识未统一;教师的教材观念陈旧;教师配置和培训存在误区;教学工作评价滞后等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剖析与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903 新课改教学热点的冷思考   胡高正; 浙江省乐清市育英学校; 中小学教师培训 ,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2005年 01期   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每一位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探索。新课改,让教学更精彩;新课改,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课改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这是相当可喜的。但欣喜之余, 对新课程背景下某些课堂教学现象不免有些担心,这需要我们在新课改热点中作一番冷思考。
1904 新课改中教学价值观的冲突与调适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2009年 20期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学主体越来越感到困惑与迷茫。笔者认为,教学价值观的冲突是导致教学主体遭遇困惑与迷茫的深层原因。认清教学价值观冲突的根源及其表
1905 试析新课改以来教师语言的若干变化   陈振华; 华东师范大学党报编辑部; 教育研究与实验 ,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2009年 04期  
语言是教学的工具,离开了语言,教学几乎是无法进行。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语言的参与。人们可以从师生的课堂教学语言的多寡、形态、语气等方面了解教学方式及教学的内在观念,甚至可以推知教学的效果。新课改以来的这几年,在广大教师的不断努力下,学校和课堂生活发生不少变……
1906 略论新课改中学与教的转变   盖乃诚; 山东教育学院教管分院; 山东教育科研 ,
2002年 12期  
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合作 ,学会生存 ,学会做人 ,打破传
1907 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   黄梅; 宋乃庆;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电化教育研究 , E-education Research,
2009年 05期  
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运用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向指南。基于三维目标的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具有如下特点:教学目标由知识、认知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构成;教学目标能准确反映出知识类型、认知过程和态度之间的关系,既要体现知识的结果类型,学习的认知过程,又要体现学习的条件和动力,还要为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认知水平和心理机制发生了什么变化提供标准;教学目标要能指导教学设计实践,能为教学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提供依据。
1908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知识观解析   黄梅; 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教学与管理 ,
2009年 03期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优化的重要前提,是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方向指南。如果目标不明或者有偏差,教学行为就表现出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所以对三维目标的深刻理解以及在教学中如何设计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目标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1909 论三维目标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王月芬; 徐淀芳; 上海市教委教学研究室; 上海教育科研 , Shanghai Research on Education,
2010年 02期  
三维目标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也是课程改革重要创新点之一。如此普遍而又常规的要求,历经近十年的研究与试验,在教育实践中却依然遭遇落实不理想的尴尬。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内涵究竟如何解释?三维目标如何来科学准确表述?如何在实施中落实和评价评价三维目标?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阐述。
1910 新课程对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的新要求   李方; 湛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研究中心; 教育研究 , Educational Research,
2010年 03期  
从教育学角度分析,教师专业能力结构应包括师德、教育专业素养、学科专业水准、博雅素养、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六项基本指标,其中,教育专业素养和学科专业水准是核心指标。我国新课程的实施,对这两项指标提出了新要求,从而形成我国新课程教师专业能力结构。结构中的新要求是我国新时期教师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新走向。
1911 新课程中课程整合的理念与策略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语文建设 , Language Planning,
2002年 03期  
课程整合是与课程分化相对的一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理念和策略。课程整合又称为“课程一体化” ,是指把分门别类的课程或学习科目 ,以及特定的一系列学习活动紧密联结在一起 ,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课程结构。课程整合强调在课程设计和课程实施中处理相关课程、综合课程以及跨学科
1912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观的重建   郭元祥;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 Journal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Elementary Education Edition), 2003年 03期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其中,重建学生观是课程的基本要求,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论述了三个基本命题,即学生是生活世界中的人;学生是文化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分析了这些基本命题对课程教学改革的价值。
1913 课程意识:新课程中教师发展的生长点  许洁英;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730070; 课程.教材.教法 ,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2004年 10期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发展同步跟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导教师与新课程一同成长。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中教师普遍感到“心中无数”,教师课程意识的缺乏是其根本原因。课程发展与课程效能的新近理论,以及课程变革和教师发展的动态模式表明课程意识对于促进教师参与课程的动态发展、实现课程效能、达成课程改革目标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1914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教育机智   吴章贵; 四川省西昌学院; 中小学教师培训 , The Inserv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School Teachers,
2006年 09期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学生主动进取,思维多向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少有满足感,因而发现的问题也比较多,这也大大增加了课内的偶然性。这样,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915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   官辉;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现代教育科学 ,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2009年 04期  
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目标,这应该没有异议。但在开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时,一些教师似乎淡化了课堂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设计、实施课堂教学目标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图在论证课堂教学目标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实施的注意事项,以期对中小学教师有所裨益。
1916 教师为何难以与新课程同行  王健; 江南大学教育学院; 教育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2009年 26期  
教师与新课程同行,意在指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行为方式发生如课程改革所期望的改变。这是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学生发展实际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课程计划本身并不具备自动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课程改革提出来的新理念只有得到一线教师的认同、理解并且转化为相应的教学行动,才能获
1917 新课程改革中的文化理解   韩永红; 刘远君; 广东肇庆学院教育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cience of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2010年 01期  
历经九年的新课程改革,在国际背景中越来趋向于塑造基于不同文化理解的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些文化可以是宏观的国家民族文化,也可以是中观的社经地位、宗教、性别文化,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微观差异的文化。在新课改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着这些不同层次的文化差异,而这些差异的融合度关联着这次改革能否顺利地进一步地推进。
1918 现实的学科教学与新课程差距的多维透视   刘永康; 陕西省略阳县教学研究室; 现代教育科学 ,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
2009年 08期  
目前全国的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但是笔者在一线调查中发现,很多教师抱怨很多,现实的学科教学与新课程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多维透视这些差距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课改的推进有重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