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通识教育 >> 正文
通识教育专题参考文献
时间:2015-05-07  来源:admin  
序号 标  题 作者/单位 文献来源 摘  要
2201 通识教育应是全人教育——与陈跃红教授商榷  马晓春;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探索与争鸣 ,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2009年 10期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通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2202 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  鲁洁;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研究 ,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7年 04期  
通识教育与人格陶冶●鲁洁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概念和举措,它的提出和实施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也正是在这半个多世纪中,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世纪之交的今天,人们探讨大学的通识教育时,必然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大学通识教育的现时代意义是什么?时代赋予了它……
2203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   王定华;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中国高教研究 , CHIN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1997年 06期  
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王定华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又称通才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对全体学生普遍进行的基础性的语言、文化、历史、科学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
2204 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   李曼丽; 汪永铨;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 RESEARCH ON EDUC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1999年 01期  
一、“通识教育”概念“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亦译“普通教育”、“一般教育”)一词在19世纪以前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第一个把它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人是美国博德因学院(Bowdoincolege)的帕卡德(A.S.Packa...
2205 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陈向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100871;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编辑部邮箱 2006年 03期   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我国不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界对这一关系的探讨和实践尚不成熟。本文将北京大学元培计划作为案例,对这一关系进行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元培计划为实施通识教育而采取的制度性安排及其实施效果;然后考察了元培计划处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关系的一些提法和做法;最后,针对有关改进建议,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各种困境,指出在我国实施通识教育仍任重而道远。
2206 通识教育:本质与路径   杨春梅; 北京理工大学高教所; 现代教育科学 , Jilin Education Science,
2004年 07期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以前在我国通常译作“普通教育”,在台湾、香港地区则译为“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阶段的历史范畴,它根植于古希腊“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也称为“博雅教育”或“文雅教育)的传统,是对这一传统的延续和改造。在古希腊人看……
2207 关于通识教育的路径   杨春梅; 浙江大学教育系; 教育评论 , Educational Review,
2002年 04期  
“通识教育”在完整意义上 ,包含了两层内涵 :教育的理念 (广义 )与导向实践这种理念的课程 (狭义 )。广义的通识教育是对教育目的的一种表述 ,它可以被确定为对所有学校都是合理而基本的目的 ,从小学开始 ,到大学达到更高水平。即是说 ,它是一种教育观 ,一种教育理念 ,一种……
2208 通才教育不能是拼盘教育   刘跃进; 教育理论与实践 ,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2008年 18期  
近年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反思:50年来,我们的大学为什么没有培养出类似陈寅恪、王国维那样的一代宗师?反思的结果,大多归罪于目前大学过细的专业划分,确实,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这是现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以往那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现在越来越少,这也是一种必然的……
2209 通才与专才的历史性考察  顾冠华; 《江苏高教》杂志社; 黑龙江高教研究 , HEILONGJIANG RESEARCH ON HIGHER EDUCATION,
1999年 06期  
在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中,有所谓通才与专才的区分,究其实质,便是人才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是比较广博还是比较专精。其表现在教育实践中,便是求学授教的广博与专精问题。对通才与专才,对教育中的广博与专精问题作一番历史性考察,将对我们正确制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
2210 知识经济呼唤通才教育——对21世纪教育创新的思考  张学军; 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 教育探索 , Education Exploration,
2001年 03期  
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了通才教育的有关问题:一是科学技术复杂性探索的演进,二是通才教育理论的国际探索,三是我国应如何开展通才教育。
2211 时代渴望通才型教师 潘国本; 北京教育 ,
1996年 12期  
时代渴望通才型教师潘国本作为教师,首先应成为教懂教会学生的好手,进而成为所教学科的通才,最后要成为具有教学特色的专家。这犹如攀登三个台阶。第一台阶,是每一个具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自觉攀登的。只要热爱教育事业,懂得反馈调整,愿意不断学习,且有一定业务水平...
2212 博物学的世界 刘华杰 中华读书报     
发表时间:
2001-02-14
那么恢复博物学、复兴博物学,便是一种选择,是教育界可以做的一项相对简单的工作。一门不说走向死亡也算“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学问,能凭几句叫喊就恢复或者复兴?谈何容易!实际上我们是在另一种意义上谈恢复博物学,是在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理解自然以至……
2213 把自然找回来——兼谈博物学   熊卫民; 青年科学 , [英文刊名],
2004年 09期  
博物学是什么?博物学算科学吗?它在现时代有哪些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北大哲学系副教授刘华杰。“要回答博物学是不是科学,首先得问什么是科学。”听到记者的问题后,刘华杰立即反客为主:“科学是干什么的?研究分子、研究DNA为的是什么?还不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博物学研究和上述研究目标是一致的,而且它不追求……
 
2214 回归博物科学   吴国盛; 博览群书 , Chinese Book Review Monthly, 2007年 03期   今天中国社会流行一个新词组叫“科学发展观”。要正确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既要重新理解“发展”,也要重新理解“科学”。本文试图重新理解“科学”。什么是科学?我们通常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来看待科学,从而在试图给出定义的时候往往诉诸像“观察”、“检验”、“理论”……
 
2215 博物学对构建科学文化的启示   陈仕丹; 四川教育学院经济贸易管理系;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 Journal of Sichuan College of Education,
2010年 03期  
社会大众对科学持有一定的观念和理解,形成关于科学的文化。科学主义将其他类型的知识贬斥为大众常识、诗意的表述、形而上学的胡说和伪科学。分析西方科学史上的多元研究传统,可知博物学对多元文化的理解需求具有亲和力和开放性,理解西方科学的多元传统为破除科学主义一元文化和建设中国当代科学文化提供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