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教育科研 >> 正文
大型学校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研究
时间:2015-05-07  来源:admin  
   年级组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它是以处在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为主体,集中多数学科教师及班主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性组织形式。办学规模的集约化,使得学校年级组的建设与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搞好大型学校年级组的建设与管理越来越显得必要。
   年级组是年级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组织形式和管理职能影响着其管理成效;因此,我们对年级组建设和管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和研究:

   (一)年级组的组织建设
   首先是年级组长的定位。年级组长是年级组教育教学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充分发挥年级组长的积极性,准确定位年级组长的权、职、利,是年级组建设和管理当务之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到许多学校没有很好定位年级组长的权、职、利,严重地挫伤了年级组长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了年级组的工作。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的做法是年级组长是由校长任命的,班主任的配备则由政教处负责委任,科任教师则是由教务处选定,班主任、科任教师的聘任,年级组长没有发言权,或者没有大的发言权,这就给年级组长管理年级组带来一定的难度。而年级组的管理首先是年级组长的管理,根据它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应给予年级组长一定的职责和权利。年级组长应作为学校的中层或准中层干部管理,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落实年级组长的政治、经济待遇,使其有权、有职、有利,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其次是年级组内成员人际间的关系问题。在学校盛行“量化考核,科学管理”的今天,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应有尽有,管理者视这种管理为理性管理。这种以物本主义为基础科学管理模式较快地改变了那种无序状态的局面,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办法。但要从根本上调动年级 组内全体人员的积极性,这种刚性管理显然是不够的,年级组的组织建设,重要的是组内各成员间的互相信任,取长补短,以此来提高整个年级组的合作力。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与这种理性管理相对应的非理性管理是协调成员间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方法。非理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重视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心态、形象方面的管理;挖掘成员的潜能,形成群体价值观和凝聚力,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管理模式。在当前以至未来的学校管理中,非理性管理将成为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和提高管理效能的新的增长点。在年级组组织建设中,既要有必要的理性管理,又要有一定的非理性管理;应强调的是理性管理与非理性管理的统一,是现代学校管理的理想追求。

   (二)年级组的教学管理
   年级组的教学管理是年级组管理的主要工作。教学默契、教学协调和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是年级组建设的主要目标。
   1.初步形成年级组内教师的教学默契。形成具有教师个性的教学风格,以期达到教师的教学特色,是我们教学管理的追求目标。教学默契指的是教师之间围绕教育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内部的默契的合作互补提高,寻求出高效的教学手段的一种教学组合的自然运用。
   教学默契的形成是教师间一个长期艰苦的磨合过程,在教学实际中,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学识、经验,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学,久而久之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个性,应该说,这种教学个性的形成,是教师逐步成长、成熟的一种表现,每个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而群体动力学原理要的是教师间能长期艰苦磨合、锤炼,这样容易形成教师间的共同性的教学特征,这种在教师教学个性基础上的教学共性,是一种理念中的教学默契,是教学中的充足。教学默契的形成对年级组的教学管理来说,至关重要,但又非朝夕可成,作为年级组应为教师形成这种教学默契做一些基础工作。(1) 教师互相听课。同学科、异学科的听课,达到教师间互相了解,互相认识各自的教学上的优缺点,以便心中有数。(2) 教师结对。新老结对、男女结对、异学科结对,通过结对教学,取长补短,以便相互理解。(3) 组织教学谈心活动,交换意见,以便互相信任。(4) 组织教学专题讨论会,就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教学心得作专题发言,以便信息互通,成果共享。
   2.教学协调。年级组的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协调作用。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管理系统更体现其组织机构的严密性、目标行动的统一性、调节控制的全局性。在管理实践中往往由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或许是领导决策的不周全,或许是教师理解的不到位,从而导致领导决策要求与教师执行操作之间的不协调。这种情况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时有发生,结果是领导不满、教师不快、学生埋怨。研究表明,学校统一布置后,年级组管理者首先应该组织相关教师弄清领导决策的意图,在认为正确的前提下,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尽量做得出色。在遇到有异议的情况,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经过分析后将信息反馈给领导,对学校领导来说可能会从中获取管理决策的新思路,年级组长的这种协调可以说是随时的,经常会碰到,年级组这种被称为“桥梁”的组织,是学校其他机构所不能取代的。
   既尊重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个体差异,又使其齐心协力、共同发展。班主任与任课老师配合是否融洽,不仅直接影响班集体建设、班级教学质量,还关系到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个人能力的发挥,素养的提高。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总的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所担负的职责不同,由于个人修养、性格特征不同、学科业务不同等诸因素,往往容易导致工作中意见分歧,乃至产生矛盾。作为年级组的管理者,应把协调好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关系作为自己工作的职责。这种协调,可以有以下这些操作手段。(1) 可以借助年级组管理中的评价手段来协调。年级组可以在学校统一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在年级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应的适合本组情况的激励机制。重点应放在对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班级的关心、对学生的关心、对学生的发展上。(2) 年级组可以通过开展活动来协调。年级组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科任老师的参与性,又要考虑班主任的互助性。通过这些活动使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共同感到关心班级建设的重要性。(3) 树立典型来协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级组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互利的,有些行政命令有时还不及自然影响来得更深人人心,基于年级组的组织特点,树立的典型要经得住群众的议论,让大家自己在议论中思考领悟,效果更佳。
   协调班级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使其“各显神通”。由于班级是由不同生长环境的学生组成,加上学校组合班级的方式不同、班主任管理风格的不同,不同的班级会形成不同的特色。而学校则往往顾全不了各班的情况,导致管理或评价的不平衡。年级组的协调首先是要灵活处理,不一味机械照搬,要照顾到各班的特色,使各班级各尽其才,都能显现其各自的亮点。然后体现在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上,为不同类型的班级发挥其才能提供机会。
  年级组对各学科发展的协调,是年级组协调教学工作的要点所在。由于国家招生制度对学科科目的规定,由于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由于各科任教师的风格水平不同,往往会引起一个年级各学科之间的教学不平衡,有的学科因为学生不易掌握其知识技能而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有的学科因为学生的厌学而产生消极情绪,非高考中考科目往往靠边站,学生偏科现象普遍,严重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年级组的协调可以通过学科占用时间分配、学科活动组织、评价机制制定等措施来协调学科平衡。
   3.有序有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年级组建设和管理的主题。开展正常有序的教学研究活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见诸报刊文章颇多,从我们的研究来看,主要抓住五定。(1) 定组织。年级组各学科、异学科的教研活动应有一定的组织,包括组织者、成员。有一定的实体,如备课组、德育组、信息组等。(2)定时间。组织活动要有时间保证,确定的时间不得随意挪用、挤占,做到雷打不动,每组活动时间以2—3周一次为宜,每次活动以2小时左右为宜。活动过密有游离之嫌,时间过长有不专之嫌。(3) 定内容。每次活动都要组织者事先计划并确定内容,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具体内容可以是备课讨论,听课、说课、教后体会交流、教育理论学习、学生情况分析、教师工作剖析,既有观摩学习,又有本组教育教学论文撰写指导,也可以有演讲、沙龙等。(4) 定管理运作模式。模式可以是计划——实施——评价——反馈。(5) 定任务。要以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针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目标的需要来确定任务。

   (三)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年级组的综合实力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的先导,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走的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育科研是教师由“教书型”向“专家型”转轨的必由之路。教师参加教育研究是新时期教育特点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时空的扩展使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成为必然。因此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努力营造教育科研的氛围,是提高年级组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年级组的教科研水平如何是衡量—个年级组综合实力的重要尺度。加强年级的建设和管理势必要在这个关键性的问题下功夫。

   基于年级组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同一发展阶段的学生这一特点,形成以年级组内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科学研究,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就显得十分有利。年级组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条件,着眼于提高各年级组老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为出发点,制定教育科研计划,使组内教师在教育科研的实际中提高各方面的素质。传统的教师是经验型教师,凭教学的经验和积聚的技能来教学,现在已不适应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要求教师是科研型的,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年级组可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使教师增强科研意识,重要的是冲破教育科研神秘论,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教师法赋予教师的权利,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是自己的本职工作。鼓励教师努力承担课题研究任务,在学习研究中,不唯上、不唯书,崇尚科学、知难而进。当然,年级组内教师文化水平、专业知识互有长短,各方面情况各有不同,组合以年级组为主体的课题,由组内骨干教师牵头,其他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基础。以年级组内教师为主体的课题研究,会使教师尝到教育科研的甜头,使教师素质得到提高,使青年教师健康成长,这已被诸多事实所证明。基于这种事实,我们提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提高年级组的整体综合实力,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