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教科在线 >> 正文
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蕴
时间:2015-05-15  来源:admin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 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 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多元智能理论的科学与实践价值及其内蕴的教育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的意义, 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 而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 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学生发展, 审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 从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
   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学生观
   加德纳认为, 每个人都具有8种智力, 只是其组合和各自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 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 学校里不存在差生, 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 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大脑里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 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 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 使其扬长避短, 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 充分发展每个人的个性。无论何时, 我们都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 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 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 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 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
   加德纳认为学生与生俱来就各不相同, 没有相同的心理倾向,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智力。但学生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 有自己的学习风格, 如果考虑这些差异, 如果考虑学生个人的强项而不是否定或忽视这些强项, 如果教育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 那么, 教育就会产生最大的功效。
   一种“对症下药”式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对症下药”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 因此,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其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同样的教学内容, 教学时都使用“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育方法, 无论哪个教育对象都采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 是违背教育规律和因材施教原则的。

   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因而无论什么时候, 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 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学生, 而对另一些学生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 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 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 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一种以“多元智能”课程设置来实践其理论的课程观
   “多元智能”课程的实施项目包括: 在幼儿早期进行“多彩光谱式学习”, 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的各种智力优势与强项; 小学阶段实行重点实验学校, 在小学除了读写算课程外, 还开设计算机、音乐、体育等课程, 每天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多元智能; 初中阶段施行“实用智能”, 即把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特别是实践智力与加德纳的人际智力结合来, 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 高中阶段进行“艺术推进”, 开发艺术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功能。实施“多元课程”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通过“专题作业”项目, 即试图通过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学习中的智力“长势”, 来呈现学生的智力强项; 二是采用“学徒制”方法,即认为有智力特长的学生不适于在教室中跟班学习, 可以像大学教师带研究生一样进行“学徒制”式学习。大家一致认为, 强调“多元”是一个保证, 否则无法实现课程的个性化。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 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 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理念和实践, 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 其一是“为多元智能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 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能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 而对学生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 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 使学生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为多元智能而教”还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充分认识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 并从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学生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能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 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 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不同作用, 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 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一种以“个人为本”的多维的评价观
   加德纳提出建立以“个人为本”的评价, 包括四个方面: 标准参照评价、基准、自比和真实性评价。他认为真实性评价最重要。要把学生的观察记录、成果展示、录音、录像、图片、涂鸦或图表、个别谈话记录、月历表现记录等都放进学生的个人档案中去, 用这样的档案来评价学生。他提出了两种真实性评价: 一是实作评价, 即按照学生实际作品或表现来评价; 二是卷宗( 档案袋) 评价,它可以捕捉学生一学年的情况, 能鼓励学生自由探索熟悉问题的新解决方案, 鉴别出每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和弱项, 揭示出学生成长的轨迹和进步的方式。这种评价克服了传统评价“快照式”测验带来的弊端。
   由于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 传统教育把学科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我们就应该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 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 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 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质并不在于将智力划分为八种或更多种, 而在于通过对智力的发现来扩大学习的内容领域和知识的表征形式, 进而促进以往被忽略的智力开发, 充分地发掘出一个人身上隐藏着的巨大潜力, 从整体上提高人的智力素质。多元智能理论放大了对人类自身认识的视野, 指出了传统智力测试、智力开发及智力评价的严重缺陷, 动摇了当今社会奉行的智力观、教育观、考试观及人才选拔标准的合法性基础。如果建立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的新学生观、智力观、评价观及人才选拔的标准, 那么, 那些被我们的社会和学校“判了死刑”的“笨蛋”或“差生”就将获得解放, 一大批被筛选淘汰出局的青少年就将重新获得学习的机会, 享受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 寻求或选择符合自己的“智力结构”与智力潜能的发展机会。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不在于个体智能是高还是低,而在于每个人的智能组合不同。因此, 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要采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社会和学校应承认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