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  用户登陆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 页 >> 个性化教育 >> 正文
让学生从瓶子回归种子 ——苏州一中实践叶圣陶教育理念培养创新人才纪实
时间:2015-05-15  来源:admin  
江苏省苏州市第一中学,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母校。这所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可溯源至1805年创办的正谊书院,先后培养出叶圣陶、顾颉刚、胡绳等文化名家和23位两院院士。
  近年来,苏州一中提出“圣陶书院”的办学理念,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引领、推进教研教学,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书院式办学,取得喜人成果。
  农业式培养人才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下,中学教育实践中往往有一种倾向——把知识、理念的灌输当成了第一要务,学生们被当成没有生命的瓶子。”苏州一中校长周祖华说,“这种装瓶子式的教学,枯燥、呆板,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厌恶。”
  早在20世纪50年代,叶圣陶就写下了《“瓶子观点”》这篇文章,敏锐地指出把学生当作瓶子是一种错误倾向。后来他又撰文进一步指出:“受教育的人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所谓办教育,最主要的就是给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
  “我们的课堂应是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走进课堂,主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周祖华介绍,2012年起,苏州一中提出“圣陶书院”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开展工作,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培养为重点,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立足于学生本位,以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和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为重点,规划了多种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积极服务于学生的特长发展,实施个别辅导、个性化教育为特征的培养模式。
  为给学生创造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的舞台,学校支持学生们创办了数十家学生社团,让其锻炼才能、舒展个性。草桥文学社、乐思好辩社、机器人社、商业社、沧海月明古韵社……学生社团的专业性之强、涉猎之广,超出了教师们的想象。在社团的平台上,学生们展现了惊人的创新力和创造性,仅2014年,他们就夺得了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一等奖、全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全国一等奖、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苏州市第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市长奖等荣誉。
  “如果把学生视为一粒粒有生命、有活力的种子,教育就应该是农业不是工业,是阳光、是水、是空气、是肥料。”周祖华说,“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就带有独一无二的基因和密码。教育教育就是要激活这个密码,让孩子们轻松立世,畅享人生。而苏州一中圣陶书院办学理念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同时个性飞扬。”
  打造“师表风范”教师文化
  “一流的教师能够造就一流的人才,也能够成就一流的学校。”苏州一中教育教学副校长范太峰说,“教师乃办学之本,这是我校百年办学历史的深刻启示,也是教育改革新形势的现实要求。”
  “叶圣陶认为,‘生有涯,而知无涯’,教育工作者要坚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德准则,不断探索新知,努力使自己成为终身学习的楷模。”范太峰介绍,近年来苏州一中积极践行叶圣陶教育理念,对教师素质与工作水平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们具备挥洒自如的气度和丰富深湛的学识。为此,学校把打造“师表风范”教师文化,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提上了议事日程。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制定了专业的教师培养计划,以“向叶圣陶那样做教师”为方向,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学校建立了全员培训机制,围绕师德修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学科能力和人文、科学、艺术素养以及学习、研究、管理、沟通等等,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级各类的系列培训活动,以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学校深入开展“向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向叶圣陶那样办教育”的阅读活动,用阅读助推教师成长。推荐的书目涵盖专业提高类、理念更新类、生活品质类、历史文学类等多个方面,强调大家共同阅读,在研读中激励教师养成读书习惯,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话语反观教学实践,内化为自身需求,“集大成,得智慧”,培育学校书院气、教师学科气质。
  学校还成立了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生物、科技、地理8个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均由江苏省特级教师甚至是教授级教师担任,由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室团队,实现教师间捆绑式发展。各工作室开展自主学习研究课研究、命题竞赛、学案试点研究,不定期开展“教学沙龙”,定期举办骨干教师讲座,邀请省内外专家到校指导,全面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扎扎实实的教改工作,使苏州一中收获了一支有学科气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省特级教师8人,教授级高级教师5人,苏州大市学科带头人16人,近30%的教师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就有力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同时也赢得了“校风正、教风淳、学风浓、质量高”的美誉。
  “教是为了不教”
  20世纪60年代,叶圣陶提出教育观点:“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论断,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把尊重和激发学生主体自主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叶圣陶主张,教育过程必须由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由传授现成知识道理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必须“把倚赖性的‘受教育’转变为主动性的‘自我教育’”。
  苏州一中精心培育“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学生文化,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开放式的培养方案,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的每一天都有所乐、有所为、有所获”。学校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求,尊重个性的同时倡导学生应养成十大习惯:感恩、诚信、自信、反思、规划、高效、运动、探究、合作、进取。每年5月,学校都会举办校园“好习惯之星”评比,全校性的海选掀起树榜样、学先进的高潮,让每个学生都意识到好习惯能受益终生。
  “我们努力把‘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的种子放进学生们的心中,通过促进学生人格、情感、智力、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培育崇德尚美、乐学善思、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习惯良好的苏式学子。”苏州一中德育处处长陈亦蕾介绍,学校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核心,培育充满关爱和情趣的德育“场”,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主旨,让学生在良好的学校文化和浓郁的叶圣陶教育思想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提高道德修养,健康成长。
  “叶圣陶德育思想最重要的内容,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即‘为人生’而教育。”周祖华说,“中学教育的价值在于为孩子的一生发展奠基,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人生,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成长为社会的合格成员和国家的合格公民。”
  在苏州一中的校园里,学生们阳光、开朗、充满自信,有着一种有众不同的气质与活力。他们说:“在我们心中,校园是辽阔的天空,是肥沃的土壤,我们在这里可以尽情生长、绽放个性,自由自在地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